<blockquote id="2eyic"><noscript id="2eyic"></noscript></blockquote>
  • <div id="2eyic"></div>
  • <source id="2eyic"><option id="2eyic"></option></source><wbr id="2eyic"><button id="2eyic"></button></wbr>
  • <table id="2eyic"></table>

    GDP排名廣州滑出全國前四 不能再吃老本

    來源:第一財經時間:2020-07-31 08:59:20

    疫情之下,城市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。今年上半年十強城市中,最引人關注的是,重慶GDP超過廣州,位居全國第四,廣州退居第五。

   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格局改寫了嗎?至少目前,從產業結構、資金總量、人才流動等多個指標來看,重慶與廣州差距還不小,但廣州自身存在的問題,尤其是與北上深在產業發展層次、產業轉型升級上的差距不容忽視。

    GDP排名因何變化

    2020年上半年,廣州完成GDP 10968.29億元,同比下降2.7%;同期重慶GDP為11209.83億元,同比增長0.8%。兩相比較,重慶比廣州多了241.54億元。

    實際上,廣州GDP總量被重慶超過也在意料之中。數據顯示,2019年全年,廣州實現GDP 23628.60億元,重慶為23605.77億元。廣州僅領先重慶22.83億元,優勢微乎其微。

    廣州從1989年起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三,僅次于上海、北京。2016年,在連續27年地區生產總值位居第三之后,廣州GDP首次被深圳超越;今年再被重慶超過,退居第五,也是廣州三十年來的最低位。

   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向第一財經分析,重慶人口總量大,土地面積大,因此發展空間大;同時,疫情之下,廣州外需和商貿市場受到很大沖擊。

    從產業結構來看,去年廣州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70%。一方面,作為國內三大門戶型、樞紐型都市之一,廣州與京滬一樣,受疫情影響較大;另一方面,作為千年商都,廣州擁有發達的商貿市場,今年這部分沖擊很大。6月,有外貿“晴雨表”之稱的廣交會,也只能改為云上舉辦。

    相比之下,重慶的三產僅占53%,外向度也比廣州低不少,受外貿出口影響較小,因此復工復產較快。

    彭澎說,重慶是直轄市,又有多項政策加持,因此未來仍會保持較快發展。包括重慶在內,未來強二線城市中會出現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,但從綜合實力看,這些城市跟一線城市的差距仍不小。

    以重慶和廣州為例,重慶GDP超越廣州,更多的是人口和面積帶來的規模效應。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,面積達到8.24萬平方公里,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。但從衡量發展水平、產業層次的一些重要指標上,重慶與廣州仍然有很大差距??傮w來看,盡管重慶GDP總量超越廣州位居第四,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格局并沒有變化。

    比如,2019年,廣州人均GDP達到了156427元,同期重慶為75828元,約為廣州的一半,僅比全國平均水平70892元略高一些。

   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者叫“資金總量”,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活力的體現。到去年底,廣州已經達到5.9萬億元,穩居全國第四;重慶為3.9萬億元,位列全國第七。

    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、產業發展層次的一個重要指標。去年廣州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2174家,位居全國第四;重慶只有3141家,位居全國十五。當前重慶的傳統制造業較為突出,但在智能制造、高新技術產業、新興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仍有較大短板。

    由于產業發展層次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,廣州對人才、人口具有強吸引力。目前廣州人口凈流入577萬人,重慶凈流出292萬人。

   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彭智敏向第一財經分析,相比GDP總量,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、研發所占的比重,科技貢獻率、高新技術產業等指標會更有意義。

    廣州不能再吃老本

    廣州對重慶等二線城市仍具有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。但與北上深相比,近年來廣州的差距越來越大,尤其在高新技術產業、現代服務業方面的相對落后,制約著廣州的整體競爭力。

    在資金總量方面,2013年以前,廣州一直領先于深圳,僅次于京滬。但2013年,廣州資金總量被深圳超過,2015年又被深圳大幅甩開。截至去年,廣州資金總量僅有深圳的七成。

    在彭澎看來,廣州和深圳之間的差距體現的是“新錢”和“舊錢”的差別,更是產業結構的差異。“廣州作為千年商都,傳統商貿業很強,早期藏富于民,很多人是‘一鋪養三代’,賺的是辛苦錢。”

    據統計,2018年廣州共有713個專業市場,市場商戶逾80萬戶,市場交易總額超萬億元。在傳統商貿時代,專業批發市場強勢的城市或者區域,匯聚的資金也多。此外,廣州當時的汽車、石化等傳統產業也比較突出。

   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,高新產業、新興產業在城市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。當前,金融和高科技是城市升級發展的標志性產業。一個城市要在全國經濟競爭中有話語權,常常需要在這兩大產業上有突破。

    深圳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,又是全國金融中心之一,近年隨著創業板、科創板先后推出,高新企業加速資產證券化,一旦企業上市,再投資的資金滾動會很快。

   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教授向第一財經分析,城市經濟總量、資金總量的變化客觀上反映的是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動,以及城市本身的增長動力。過去廣州對比深圳的優勢在于,廣州的重工業發展得較好,汽車等產業占比較高,帶來的經濟總量增加很快。但對深圳來說,由于缺少發展傳統產業的資源和要素,也倒逼深圳必須走相對輕型化的產業路徑。上世紀90年代以后,深圳逐漸走向以科技創新驅動為主的道路,成效明顯。

    譚剛認為,早期深圳也出現過高新產業對經濟貢獻不大的階段,但后期誕生了華為、騰訊等一大批頂尖企業,對經濟的拉動明顯,由此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快速發展,走向與深圳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發展路徑,同時又抓住電子信息產業的空間,在全球產業鏈中找到合適的位置。

    彭澎說,深圳早期也是“三來一補”(來料加工、來樣加工、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),但上世紀90年代后各項成本上升,產生擠出效應,很多產業被轉移到東莞,之后大力發展高新產業。“而廣州土地多,專業市場、傳統制造業都舍不得放手,高新技術相比不突出。”

    以科創板為例,開閘一年來,北京已有2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,上海19家,深圳13家,蘇州10家,杭州6家,廣州僅有5家。

    實際上,2013年以后深圳資金總量對廣州的超越乃至大幅甩開,代表的是高新技術產業、新興產業、現代服務業對傳統商業、傳統產業的超越。這種超越不僅體現在廣深之間,在城市內部格局及更大的區域發展空間上也是如此。

    2013年以來,南北經濟增速分化明顯,其背后是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,是開放創新快與慢的差別。在中部大城市武漢,過去漢口傳統商業突出,發展總體比武昌好,但近年來高校眾多的武昌憑借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崛起。

   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、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向第一財經表示,近年產業結構以資金、技術密集型為主的城市,發展往往比較快。廣州的傳統產業占比較高,新興產業不突出;另外,國有企業占比較高,民營經濟發展不足。

    胡剛認為,改革開放之初,廣州不如天津、重慶等城市,但后來發展很快,主要得益于廣州改革的風氣領先。但近幾年廣州領先的舉措較少,闖勁和動力明顯弱化,這很值得反思。

    標簽: 廣州滑出全國前四

    責任編輯:FD31
    上一篇:上半年全國網絡零售額達5.15萬億元
    下一篇:7月1日起東莞市正式開通人才入戶網上辦理

    精彩圖集(熱圖)

    熱點圖集

    最近更新

    信用中國

    • 信用信息
    •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
    • 網站文章

    g1原创国产AV剧情情欲放纵_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_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
    <blockquote id="2eyic"><noscript id="2eyic"></noscript></blockquote>
  • <div id="2eyic"></div>
  • <source id="2eyic"><option id="2eyic"></option></source><wbr id="2eyic"><button id="2eyic"></button></wbr>
  • <table id="2eyic"></table>